少兒保險購買誤區(qū),你踩坑里了嗎
我們都知道,孩子是父母的掌中寶,是家庭的希望和重點,當然,買保險也是以孩子為重了,很多父母都是自己的保險可以沒有,但是孩子必須要有,所謂的再苦也不能苦了孩子。那么孩子的保險要如何購買呢,很多家長都存在一下的幾個誤區(qū),我們一起來看看。
1、保額偏低
購買保險是購買保額,當很多家長為子女購買保險時,通常保障范圍很寬,重大疾病保險、醫(yī)療保險、意外險、壽險、教育金等等全部購買,只有保額買得太低。根據幾家保險公司的理賠數據,重病理賠的情況約為10萬元,顯然太低了。參考25種主要疾病的當前醫(yī)療和康復費用:
重大疾病的最低保額不能低于30萬元??紤]到未來醫(yī)療和價格通脹,建議重病保額50萬起步。
2、優(yōu)先給孩子購買保險
此時,已明確說明上述風險分析。孩子健康成長的核心是保障。在購買兒童保險之前,父母的保障必須到位。一定要遵循“先大人,后小孩”,最好是成年人,兒童得到保障,預算合理分配。
3、過度追求終身類型保障
中國許多父母在他們出生時已經為孩子的生活畫了一幅藍圖。購買保險時,我想保護我的孩子一輩子,甚至還有孩子的養(yǎng)老金問題。說實話,大多數人無法預測他們未來10年的情況,更不用說兒童了。我問:你知道60年后養(yǎng)老金需要多少錢嗎?
法律只規(guī)定撫養(yǎng)孩子到18歲,多保魚認為一個保險可以是保障孩子到30歲就更充足,至于未來,它依舊依靠自己。同樣的保障,不同形式的產品,價格差異很大,見下圖:
產品類型的選擇必須與家庭經濟狀況相結合,正確的想法是:先保額,后保險期限或其他
4、迷戀教育金保險不買保障型保險
保險姓保,主要功能是保障,教育金保險本質上是該產品的金融財產,基本上沒有保障功能。如果你只購買教育資金并且不購買保障型產品,那將是無關緊要的,顧此失彼。如果僅從財務角度來看,保險更注重安全和強制儲蓄,而且產量和流動性較差。如果家庭預算不足,建議不要進行配置。
正確的購買順序應該是:先保障后理財。
5、醫(yī)療保險和重大疾病保險無法區(qū)分
醫(yī)療保險的功能是報銷住院病人的醫(yī)療費用。重大疾病保險的功能是補償疾病和康復期間的費用和收入損失。
醫(yī)療保險的缺點是只報銷治療費用。長期康復和門診治療不在報銷范圍內,醫(yī)療保險期限為一年。雖然許多產品可以保證續(xù)保,但產品暫停的風險仍然存在。如果因為生病而無法購買醫(yī)療保險,那么被保險人很可惜。重大疾病保險也存在自然缺陷。許多疾病不屬于嚴重疾病的保障范圍。有些疾病不在重大疾病范圍內,但醫(yī)療費用很高。這部分疾病需要醫(yī)療保險來解決。
因此,醫(yī)療保險和重大疾病保險是互補的而非排他性的。因此,首先要先配置重疾險,醫(yī)療險作為補充。
6、買了不必要的壽險
當許多父母給孩子買重疾時,他們不小心主動并購買了不必要的壽險。因為國人對壽險比較陌生,如果你想了解更多,可以關注多保魚寫的關于壽險的其他文章。
孩子的保險,沒有必要購買壽險,是多余的支出,因為孩子的死對家庭經濟影響不大,最有影響力的是心理打擊。
最后多保魚總結一下,無論是給孩子,還是自己購買保險,都不要盲目沖動,必須根據需求分析和家庭經濟條件,選擇保險產品還應結合具體的保險計劃,沒有最好的產品,每個產品有自己的優(yōu)缺點,最適合自己的方案和產品才是最好的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