同樣是重疾險,便宜就沒好貨?
近幾年互聯(lián)網(wǎng)保險發(fā)展生猛,各家保險公司都在“神仙打架”。
在激烈的競爭下,不管線上還是線下的保險產品,保障內容都逐漸同質化,但價格卻有互有高低。
而且,每次當我推薦一些高性價比產品時,由于價格實在太便宜了,有朋友就會擔心是不是條款有貓膩。
保持一個懷疑的態(tài)度是好事,那今天多保魚就給大家扒一扒,在保障差不多的情況下,為什么不同的保險公司價格不同,有些還相差挺多。
純保費對保險定價影響較小
以重疾險為例,我們交的保費主要包括兩個部分:純保費和附加保費。
我們先來談談純保費:
1.1 風險保費
保障型保險的基礎構成部分,用來支付理賠款。
這個部分的保費定價,產品之間差距并不大,因為他是保險公司根據(jù)精算模型(基于同一套重疾發(fā)生率,生命表等數(shù)據(jù))來確定的。
舉個栗子,一個人一輩子得大病的幾率是難以預知的,但是100萬個人中得大病的人數(shù),是可以通過經驗、模型演算出來的。
1.2 儲蓄保費
通常出現(xiàn)在返還型保險、兩全險、分紅險等產品中,保險公司將這部分保費拿去投資,在約定的時間之后,再返還約定的金額給我們。
也就是說,最終返還到我們手里的錢,就來自于多交的這部分保費,所產生的投資收益。這也就解釋了,為什么返還型、兩全型保險要比純消費型保險貴。
不同保險公司的投資策略不同,所以咱交的保費,及最終返還的金額都會有差別,但不會很大。
附加保費對保險定價影響蠻大
接著,咱再來看看附加保費:
2.1 渠道費用
除了通過傳統(tǒng)的保險代理人、電話銷售之外,我們還能從銀行、互聯(lián)網(wǎng)、保險中介平臺等渠道購買保險,這些渠道都是要支付傭金的,價格不一。
以保險代理人銷售模式為例,為了把產品賣出去,保險公司給到他們的傭金比例是相當高的,這部分費用最終也是由我們消費者來買單。
事實上,截止2019年,國內的保險代理人數(shù)量已經超過800萬。
而依托互聯(lián)網(wǎng)平臺銷售的線上保險,傭金相對低很多,那么保費就實惠一點。
2.2 運營成本
一家保險公司要運作起來,那么人員、服務、場地、設備、廣告等等,都是一大筆支出。
不同保險公司之間的運營成本差別很大,通常老牌公司的支出會高很多。比方說眾所周知的四大險企,我們來看看他們的廣告支出:
每天要花幾千萬,這個數(shù)字還是挺唬人的哈,羊毛出在羊身上,這些錢也是得算到保費里面去的。
很多小保險公司,廣告宣發(fā)運作少,導致我們也沒怎么聽過。
但他們相對的運營成本就低了,這部分省下的錢,就能用來降低自己的保險價格,提升產品競爭力,逐漸打開市場,營造良好的口碑。
2.3 預留利潤
簡單來說,就是保險公司一單想要賺的錢。
不同保險公司的預留利潤是不同的。
已經占據(jù)大部分市場的公司,想要更多的利潤,那么保費定價會高一點;
一些剛起步的小保險公司,為了打開市場,會選擇薄利多銷,降低預定利潤,降低保費以增加市場競爭力。
另外,部分老牌公司可能會有一些歷史遺留問題。
1996年,銀行1年期存款利率為10.98%,所以很多保險公司推出了預定利率為7.5%的壽險產品,然而1998年銀行降息到2.25%。
保險公司投資回報率太低,結果連年虧損,據(jù)說有的甚至虧空了近 800 億。那么保險公司的這部分虧空,就需要現(xiàn)在留出更多的利潤空間去補。
總而言之,在保障差不多的情況下,不同保險公司價格不同,有運營成本、經營策略、市場環(huán)境等多方面的原因。
正確看待保費,注意這三點
多保魚叨叨了這么多,其實我們消費者真正需要了解的,就下面這三點:
保費價格低≠保障內容差
和大家平常的購物經驗不同,保費的高低, 并不能用來評價一款保險產品到底好不好。
同樣一份重疾險,價格貴的保障可能有缺失,價格便宜的保障也可以很全面。
買保險,關鍵還是要看保障條款。
保費多少與理賠沒啥關系
理論上,理賠服務包含在保險公司的運營成本中,但現(xiàn)實中服務成本只是一個概念,沒有統(tǒng)一的標準,更不會因為保費價格而在服務上有所差異。
況且,理賠是一家保險公司的口碑來源,不可能因為你的保費低,理賠效率和質量就不高。
不管保險公司大小,97%以上的人都能順利理賠,理賠速度都在1-2天,小額理賠(如醫(yī)療險5000元以下的理賠)甚至快到以秒計算。
保額比保費更重要
買保險時,我們需要優(yōu)先考慮保額。
根據(jù)自身情況與風險制定保額,在保額足夠的情況下,選擇保障更完善的保險產品,最后再來進行保費對比,從中選出性價比更高的。